|
|
|
坚实的步履 ——记云南科技出版社原社长杨新书编审时间:2020-04-29 坚实的步履 ——记云南科技出版社原社长杨新书编审 杨新书,1946年4月生于陆良马街镇街上。据传其先祖是明初随蓝玉、沐英30万大军从南京柳树湾高石坎(亦说石门坎)征战云南留守陆良卫、前所而定居陆良的。 马街杨姓是名门望族,家庙里贴有楹联“盖世经纶功照三相;清白传家德著四知”。横批:“弘农世第”及建筑标有“振威将军第”即能说明。 杨新书高祖、曾祖辈一般都是从商从教。至近代,其祖父辈即是赶马从商。据其父亲讲:他8岁即随老人赶马昆明、黄草坝(今贵州兴义)、广西百色做小百货、纱布生意。后来杨新书父亲杨桥培、母亲满炳玉即一直从事织布、染布、卖布以及买卖日用百货等手工商业为生。杨新书父母一生勤勉,为人和善、正直,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秉持杨家传统艰苦创业,而后又含辛茹苦扶养子女并供其上学至成家立业。杨新书弟兄姊妹八人都不辜负父母期望,努力上学,积极上进,学业事业都各得其成:二弟杨新仁大学毕业在云南省科技情报所搞科技情报工作,子女加拿大留学后在上海外企工作;三弟杨新才在陆良彩印厂做经营管理工作,子女大学毕业后在曲靖中医院工作;四弟杨新国大学毕业,时任陆良农机化学校校长、陆良县农机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陆良监理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子女在昆明机场工作;五弟杨新荣部队转业后在省出版社搞储运工作,子女在搞房地产销售工作;大妹杨双美在省第一人民医院科教科工作,子女一人全家移居加拿大,两人在省第一人民医院搞医务工作;二妹杨小美在昆明宏达公司工作,子女大学毕业后在省出版单位搞发行工作;小妹杨娥美下海经商,子女大学毕业后在云南财大工作;杨新书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新闻出版单位工作,时任陆良马街小学大队委,陆良二中初八班学习委员,陆良一中高九班班主席和校学生会委员,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有色冶金专业7001班班长,云南人民印刷厂(现云南新华印刷厂)团委委员、车间团支部书记,云南人民出版社团支部书记、编辑部党支部委员、编辑;云南省出版办公室政工组干事,云南省出版事业管理局党组秘书,云南省文化厅出版处副处长、厅职改办副主任,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版权处处长、机关党支部书记、局职政办主任,云南科技出版社社长、书记、编审(教授级),《少年科普世界》主编,云南出版集团顾问,昆明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云南出版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云南省对外合作出版与版权贸易促进会主任,云南版权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云南省出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云南省中青年高级职称破格评委会副主任、新闻出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社会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书报刊、音像制品审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审读组组长,中国版权协会理事,中国版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委员会委员、地方工作部核心成员。杨新书夫人在云南省计划生育科研所工作,时任免疫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长子杨钊在云南教育出版社任经营部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儿媳在晨光出版社任财务科长、高级会计师;次子杨铉在云南星源律师事务所搞律师工作,为名律师,是云南电视台《民生关注》栏目法律顾问,儿媳在云南财大金融学院教书,为学院党委委员,教师支部书记。杨新书现在整个大家庭里外和谐,儿孙皆好,其乐也融。 杨新书从事出版工作38载,无论是在编辑工作岗位,还是在出版管理、版权管理以及出版经营管理岗位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出版法律法规,兢兢业业工作,锐意改革,努力开创新局面,为我省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绩显著,是我省科技出版事业的主要骨干和带头人,是我省第一代版权专家。其主要业绩是: 作为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具体组织审定1985~1989年度全省各出版社的年度选题计划和出书计划,并对有争议的书稿和重点书稿进行调阅,提出审读意见和处理意见,还审看各出版社所送样书,随时提出意见供厅、局党组决策参考;作为云南省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书报刊、音像制品审定委员会委员和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审读组组长,审读大量(1000万字以上)的书报刊、音像制品,定期向上级部门上报综合报告,以保持书报刊正确的舆论导向;具体组织我省各出版社参加“滇桂荺-民族图书联展(香港)”、“泰国第21届国家书展”、“新加坡书展”和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书展”以及第二届至第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具体审定参展图书1200种次,书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参加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举办的版权培训班及美国书展、德国莱比锡书展、意大利波罗尼亚书展、埃及书展,出访过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10多个国家,为云南省对外合作出版及版权贸易工作作出了贡献。作为主要执笔,五易其稿,参与《云南出版管理条例》的起草、修改、征求意见、送审,后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在全省颁布施行。 版权工作是我国的一项新的、理论深奥、涉及面广的工作。多年来,杨新书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我省版权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是建立健全了著作权管理队伍,使全省各报刊社、出版社都有了专兼职版权人员,并且具体主办全省的各类版权培训班十多次,培训人员390人次。同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版权案件立案、调处的程序规定、《云南省对外合作出版试行规定》(经省政府批准)、《云南省对外投稿(版权贸易)的暂行规定》(与省委对外宣传小组、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等联发,系全国第一家,受到国家版权局的肯定)、《云南省对外出版交流归口管理》、《建立健全出版合同的规定》等。特别是根据云南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全国率先组织了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版权保护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著作权法立法的前后不同时期,分别与人撰写三篇论文,并联合西南诸省起草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保护的暂行规定(草案)》,受到了省人大、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家版权局、文化部法规司的重视。一篇在第二届全国版权理论研究会上作大会交流,一篇在全国著作权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宣读,《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保护的暂行规定(草案)》起草后,文化部法规司的有关领导会同国家版权局领导邀请杨新书出席国际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研讨会。杨新书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普及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如为省政府领导起草知名人士座谈会报告稿和电视讲话稿,并直接协助省人大有关部门对著作权法在全省的实施作执法检查;组织、参与各有关出版社规划对外合作和版权贸易选题,组织、参与国外海外的出版商洽谈对外合作项目15项,同时审定合同。如《初中英语听力与口语训练》(1~3册)、《中国傣族风情与建筑》、《中国凉菜制作工艺》、《中国民间面具》、《中国傣族民间艺术法册》、《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节祭法册》等。杨新书长期从事版权工作,是云南省第一代版权专家,因实绩突出,受到国家版权局的表彰。 作为省新闻出版局职改办主任,主笔起草《云南省出版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办法》,经省人事厅审定发文在全省执行。 从1987年至2006年作为云南省出版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副主任委员,从2000年至2006年作为云南省中青年高级专业职务破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新闻出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社会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全省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志办专业人员和社会科学等专业人员人才的选拔、认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十几年来,在搞好出版、版权管理和出版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时,编辑图书300多种,2900万字;作为撰稿人,为《中国出版年鉴》、《云南年鉴》、《中国报刊大全》、《云南出版工作》、《云南版权工作》撰编稿件28万字。撰写论文、文章和年鉴稿25万字。担任《云南省志·出版志》副主编、《云南出版事略》副主编;担任《少年科普世界》期刊主编,担任连续出版物《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主编,任图书《云南科技出版事略》、《毒品预防读本》(发行300多万册)主编,担任《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预防违法读本》、《性健康教育》编委会主任。作为责任编辑所编图书四种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2种图书获中国西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1种获云南图书奖;决审稿件几百部,字数以亿计算。所写论文,一篇获全国著作权理论与实践研究会荣誉奖、省工业产权研讨会一等奖、第二届云南省出版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并由国家版权局编辑收入文集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一篇获第三届云南省出版理论研讨会荣誉奖、省工业产权研讨会一等奖。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调整结构,提高图书质量”的精神,杨新书认真组织制定并实施了1994~2007年年度选题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策划、组织、实施丛书、套书19种,如由全国总工会组织编写的《工人科技教育丛书》(14种)、《初级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考核复习题解》(云南省卫生厅、昆明军区卫生部编,13种)、《中级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复习题解》(13种)、《中国手术名医经验丛书》(丛书列为全国和云南省“八五”、“九五”重点图书)、《乡村医生教材》、《中国云南招商投资指南丛书》(云南省人民政府编,4种)、《云南旅游丛书》(法册5种,文字2种)、《建筑设计丛书》(5种)、《中国博士丛书》、《实用养殖新技术丛书》、《绿色经济丛书》、《云南花卉丛书》、《农村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丛书》、《经济作物栽培系列丛书》、《云南科普100丛书》、《普洱茶丛书》、《珠宝玉石丛书》、《中药材丛书》等。 作为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委员会委员和地方工作部核心成员组织、主持中国西部11省、市15家科技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评选优秀科技图书十一届,评选优秀图书千种,为中国西部科技出版事业的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培养、培训编辑人员和版权人员420人次;努力举荐人才,云南科技出版社一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人被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二人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一人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编辑,三人被评为省优秀青年编辑,一人被评为省科普先进工作者,一人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个人。作为省出版主管部门职改办主任,具体组织为出版系统评定高、中级专业人员500多人。 1993年5月以后,作为云南科技出版社社长、书记、法人代表,尽职、尽责、尽力,认真贯彻“团结、求实、高效、奉献”的社风和综合目标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经营管理,锐意改革,使云南科技出版社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增加几十倍,470多种图书获省部级以上优秀图书奖,其中17种为国家大奖;1995年云南科技出版社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1996年、2000年、200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连续三次授予“云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人事制度改革先进单位”,200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服务‘三农’先进出版单位”,2006年12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2006年12月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2006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由于成绩显著,杨新书1996年2月受到国家版权局发文全国表彰,1997年12月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部级劳模),2004年被省级国家机关党委评选为优秀党务干部,2005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优秀专业人员,2008年被推荐参加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长期在出版战线工作且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并授予中国出版荣誉纪念章”评选,2009年被云南省评选为“长期在出版战线工作且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并授予云南省出版荣誉纪念章。 几十年来,杨新书读书期间刻苦努力,成绩优异,是“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工作期间,无论是搞编辑工作,还是从事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均能兢兢业业,创新求实,成绩卓著,是“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干部”;待人处事,无论是做一般干部、编辑,还是做领导工作,对人诚恳、谦虚、大度、和善,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优先考虑班子其他成员评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及评审编审(教授级)专业职务,对事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且张弛有度;对取得的成绩和名与利轻之淡之,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