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爨文化 >>文化 >> 【文化传承】沾益苗族纺织技艺
详细内容

【文化传承】沾益苗族纺织技艺

时间:2023-05-02 10:18:00     【转载】   来自:《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爨网   阅读

cbwj.jpg


1676974956166020.jpg


横幅广告.jpg


横幅2.jpg



lwsc.jpg


tlgg.gif


rs.jpg

媒体整合:云南三红水西科技有限公司    

                    陆良其乐融融广告有限公司

广告招租:138 8746 6711    135 1878 0782

法律顾问:保会阳律师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免费咨询:15108699922

 苗族纺织技艺流传于沾益区炎方乡法洒村委会土桥村。炎方以山地、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 12.6℃,年平均雨量 960㎜,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境内居住汉、回、苗族,土桥村苗族自称“卯”,属“花苗”。炎方驿是秦五尺道上重要的交通节点,南方丝绸之路从这里穿过,因此炎方自古是云南与中原地区进行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枢纽,它既是经济、文化要道,也是民族迁徙通道,炎方苗族就是沿着这条通道迁徙而来的,随之带来了织布技艺。苗族在长期的移居迁徙中,由于居住环境闭塞,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织布技艺的原始风貌,文化价值较高。

△纺织

  土桥村苗族纺织材料是麻,制成的衣服称“布衣”,暖和又好穿,有坠感。土桥苗族纺织的基本流程有剥麻、接麻、煮麻、洗麻、晒麻、齐线、拉线(绕线)、纺线、织布,工序极为复杂,周期较长。

△织好的生布

  目前,土桥村能熟练掌握传统纺织技艺的苗族群众有十余人,年纪在六十岁上下,过去他们走到哪都要带着织布机,自己纺线,自己做衣服穿,传承方式是妇女口传身授,世代相传。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桥村苗族改用棉线纺布,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制成衣裙

  2020年, 土桥苗族纺织技艺入选曲靖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3887466711
13518780782
客户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