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传承】师宗壮族服饰织染技艺时间:2023-05-12 12:38:02 壮族服饰织染技艺,广泛流传于师宗县龙庆、五龙等乡镇的壮族聚居村寨,是壮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织染技艺。据史料记载的,“沙人有黑白二种……妇人以纺织为事……家尽织器,农闲时挑花绣帷,长幼皆习…”,“五罗河(沙人)种棉以供纺织,其纺车织机等器与常同…”,“蚌别(沙人)多种稻棉为衣食,兼种靛染衣…”,这些都是对清代师宗壮族服饰织染技艺的描述。收录于《云南民间故事集成·师宗县卷》的壮族古歌《织布歌》共80 行,把壮族服饰织染中种棉、纺线、煮线、上胶、染线、排线、织布、染布等技艺,以歌谣形式完整记录流传下来。 △制作靛蓝染料的板蓝根植物 △染布器物 在生产制作服饰中,织布、染布、碾布最具特色。织布是把裹好线的木滚筒安装在织布机上,踩动织布机使经线上下交错,中间用梭子左右抛线,就开始织布了。染布是把织好的布用木棒搓洗干净,晾干后放入染缸中,待着色均匀,把布捞出,用手干揉几分钟,放入染缸中再染,每次染30 分钟左右,一天需染三次,三天之后把染好的布拿到河水中漂洗干净晾干即可。碾布是把染色上胶晒干后的布匹喷一定清水后紧紧地裹在预备好的圆木棒上,用平滑石板压住裹好布匹的圆木棒,人站在石头上反复摇摆滚压,使木棒受力来回滚动,一小时左右,打开晾干裹起来,再滚压一次,把布料压制得细密发亮,取下就可以剪裁制作服饰了。 △晾线分线 师宗壮族日常生活工作中,基本都穿本民族服饰,壮族妇女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家里男女老少的衣服,都是她 △壮族服饰 2013年,壮族服饰织染技艺入选曲靖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