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传承】马龙火草纺织技艺时间:2023-05-15 10:23:44 彝族“火草褂”纺织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南诏通记》记载:“南诏国民及彝族罗婺人喜采野生火草为衣,有火草布,草叶三四寸,蹋地而生。叶背有绵,取其端而抽之,成丝,织以为布,宽七寸许。以为可以为燧取火,故曰火草…”。天启《滇志》记载:“衣火草布,其草得于山中,缉而织之…”。这两个历史文献,证实了火草服饰流传年代久远,是彝族人民的主要传统服饰之一。在马龙区马鸣乡咨卡村,至今还传承着彝族火草纺织手工技艺,其系列产品有男女式火草褂、坎肩等。 △火草女褂 △火草男褂 彝族火草褂,采自山野自然生长的火草,俗称“羊耳朵”,属菊科,撕下其背面的白绒,搓捻成线,纺织成衣。常见的男女式火草褂,色泽洁白,轻便耐磨,制作极费工时,需五大背箩火草叶、九道工序方能织出一件。其织布工艺古老,采用“踞织”方式,即把线头一端拴在桩上,另一端系在腰中,用木刀引经打纬而织,堪称最原始的纺织工艺。火草褂素雅而大方,全由火草绒线纺织而成,褂子正面和背面都没有图案。男式火草褂有布纽扣,镶青布边,无袖,前襟左右两衽缝制口袋。女式火草褂没有纽扣,不用青布镶边,无袖,胸前一块火草布,后背一块火草布,两侧腋下只有一个连接点,腰上用一围腰将其固定即可。火草褂是彝族人民爱情的信物,彝族青年人谈情说爱时,如果小姑娘愿意接受小伙子的求婚,就会送上一件火草褂和一双火草鞋,彝语称皮拉踏,小伙子接受了火草褂,就说明这桩婚姻定下来了。火草褂是不能轻易送人的,姑娘送火草褂时要有很多证人,如果小伙子接受了,就准备成亲事宜,结婚时,小伙子必须穿着这件火草褂,不然姑娘就不会出嫁。另外,彝族人不论是在喜庆佳节、婚嫁或走亲访友时都会穿上漂亮的火草褂。 △洗火草叶 △分离绒叶 △捻好的火草线 彝族火草纺织技艺蕴含着云南彝族服饰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彝族服饰的瑰宝,是古代踞织技艺的活化石。 △火草纺织技艺传承人织火草布 2009年,火草纺织技艺入选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