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爨文化 >>文化 >> 【文化视角】王启国丨曲靖府城中的潦浒巷
详细内容

【文化视角】王启国丨曲靖府城中的潦浒巷

时间:2023-10-26     作者:王启国【转载】   来自:掌上曲靖--爨网   阅读

cbwj.jpg


1676974956166020.jpg


横幅广告.jpg


横幅2.jpg



lwsc.jpg


tlgg.gif


rs.jpg

媒体整合: 陆良其乐融融广告有限公司

广告招租:138 8746 6711    135 1878 0782

法律顾问:保会阳律师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免费咨询:15108699922

在清代咸丰年间编撰的《南宁县志》中,收录了当时绘制的《清南宁县(曲靖)城区图》,图中西门街上有一条名叫潦浒巷的巷子。

  西门街两侧,南北向分布着不少街巷,北侧有打油巷、启文街;南侧自西向东分布着蒋家巷、潦浒巷、分司巷与南门街等几条平行的街巷。蒋家巷和潦浒巷之间是清代南宁县署所在地;潦浒巷与南门街之间的小巷子叫分司巷,因其对面就是中军都司署,故名“分司巷”;潦浒巷与南门街之间,芭蕉巷南、诸葛巷北,是明代为加强对府、卫、所的控制,设于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的曲靖兵备道分署;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改曲靖军民府为曲靖府,在原兵备道署设曲靖府署。

  关于潦浒巷,1996年编撰《曲靖市城乡建设志》时,城建部门对明清时期曲靖老城的街巷道路进行了实测,潦浒巷北起西门街,南至天池巷,长280米、宽4米,卵石路面。与潦浒巷相邻的蒋家巷长200米、宽3米,为土路;分司巷长99米,宽3米,卵石路面;南门街长410米,宽9米,卵石路面。除南门街主街外,潦浒巷在西门街南侧的街巷中算是比较宽且长的了。

  我们知道,潦浒,自古至今一直是麒麟区(原曲靖县)越州镇潦浒村的村名。怎么潦浒村的村名,会成为明清时期曲靖府城的街巷名称呢?

  这还得从潦浒村说起:潦浒地处陆良坝子与曲靖坝子交界的丘陵地带,汉唐时期,潦浒属于同劳(乐)县(今陆良县);唐宋时期,潦浒为南诏国、大理国所设滇东三十七部之一普么部的属地;元朝设立越州,彝族土司世代在此居住;明朝设立越州卫,潦浒是越州卫下辖的百户所;清康熙五年“裁卫归州”,潦浒随越州卫并入南宁县,成为了南宁县(后改曲靖县,今为麒麟区)越州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今称社区)。

  潦浒是一座因陶而兴的古老村落,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据云南省考古所《曲沾盆地青铜时代遗存的调查和研究》重点课题调查结果显示,早在春秋时期,潦浒就已形成了人类的聚落,并能生产和使用陶器。

  潦浒有丰富的陶瓷土矿物资源、天然的釉土资源、丰沛的水资源,周边有广袤的森林,为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其次,潦浒地处南盘江边,借助南盘江的水运,可以把潦浒的陶器转运出去,找到广阔的销售市场。

  据《曲靖地区志》记载:“据出土残碑记载,南宋(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时期,大窑湾村即建土窑烧制砖瓦。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越州卫修筑城池,所用砖瓦均由大窑湾村烧制。”大窑湾村是潦浒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也就是说,潦浒自宋代开始烧制砖瓦,陶瓷业作为一个产业就已开始起步。明初修筑越州卫城,所用砖瓦均由大窑湾村烧制。

  明代以前,潦浒是一个彝族人民聚居的村落。明代初年汉族屯军进入曲靖后,潦浒成为了一个以外来汉族移民为主体的村落,军户们除日常屯垦戍守外,也继承了潦浒世代相传的手艺——陶瓷制作。

  明代,人们将烧制砖瓦等建筑用陶制构件的蒲萝窑称为黑窑,将烧制日常生活用陶瓷的龙窑称为白窑。这种看似简单的分类,实际上已是一种专业化的分工。潦浒也不例外,北边的潦浒村使用龙窑(白窑),主要烧制日用陶瓷;南边的大窑湾村则使用蒲罗窑(黑窑),主要烧制砖瓦,以不同的从业人员为主,各自聚居,自然形成两个专业化的陶瓷村落。两个村落,术业有专攻,相互扶持,共同发展成为明代曲靖重要的陶瓷生产中心。

  据清咸丰《南宁县志》记载,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江苏籍人刘德云到越州卫大菁山(潦浒)一带,发现当地的泥土是烧制陶器的上好原料,即定居村南烧制罐、缸、盆等生活用具。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至公元1722年),四川一卖碗花人到潦浒村,发现附近的青白果泥是制碗的好原料,即定居村北烧制大、小型碗。不断到来的能工巧匠和商人,提升了潦浒陶瓷产业的发展水平,最终形成了村北烧制碗,村南烧制缸、盆、罐,村中烧制灯盏、香炉等宗教器皿的格局,产品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曲靖地区志》记载:“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曲靖府南宁县潦浒村烧制土碗成功,一跃成为全省主要陶瓷生产地,制品工艺、技术日趋进步。”“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曲靖潦浒土陶加工开始采用脚蹬盘、手拉坯工艺,并学会应用釉彩花技术。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潦浒土陶产品由无釉无花发展为缸盆碗上釉、土碗画花。”当时的潦浒,不仅是滇东地区的陶瓷生产制作中心,还是临乡近县陶瓷产品的集散地、专业的陶瓷批发市场。以“猫猫石的缸”“潦浒的碗”为代表的潦浒古陶产品,可以说是当时云贵地区的“名优产品”。

  潦浒,自古就是水陆交通的要冲,从水路沿南盘江可上到曲靖、沾益,下到陆良一带。再转陆路,可达昆明、贵州等地。因为陶瓷业发达、工商业兴盛,潦浒成为了商贾云集之地,省内外客商争相前来,驻守潦浒置办陶瓷,素有“小云南”之称。长街上,抬眼便能看到一队队马帮逶迤而行;村子里,侧耳就可听到各种各样的异乡口音。当时,还出现了滇戏、木偶戏、踢打戏等,经常在集市和庙会上搭台演出。宽阔的南盘江江面上,每天南来北往的船只,将潦浒的陶瓷制品运往周边地区。正如《潦浒古陶歌》中所唱到:“陶舍柴门向晚开,盘江日日泛舟来。层层平匣排陶器,不染半丝尘世埃。”可见潦浒当年陶业兴、百业兴的繁荣景象。

  管子曰:“处商必就市井。”潦浒新颖别致、种类繁多的陶瓷产品,深受民众喜爱,远销昆明、贵州等地,并进入曲靖府城,在曲靖府城中的南宁县署和曲靖府署之间的宽阔的街道上销售。开始是每逢集市从潦浒走水路运来、售完回家,慢慢地转变为租赁铺面定点销售,行商变坐商,在街巷中形成了专业的陶瓷销售区域,长此以往,这条街被命名为潦浒巷,使“潦浒”成为了明清时期曲靖府城的一条街巷的名称。

  今天的曲靖老城中,古老的潦浒巷已变成了糖行街。走在糖行街上,再也找不到过去潦浒巷的踪影了,也无法再看到整条街巷两侧廊檐下、货架上齐整摆放陈列着的潦浒烧制的精美瓷器和古朴陶器了。

作者:王启国

来源:掌上曲靖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3887466711
13518780782
客户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