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快讯】周末约绘•画遍马龙(27):画出马龙同心圆时间:2023-11-05 08:37:31 对艺术的自信源于艺术家的坚持和实践。2019年底,马龙区美术家协会把曲靖“周末约绘”写生团队邀请到马龙,推出“周末约绘 画遍马龙”艺术品牌,坚持每周六开展写生活动,用画笔记录马龙大地的变化,把家乡情怀付诸艺术实践。五年时间里,带动马龙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作品近千幅。在一步步的前行中,他们的艺术水准正不断提升,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写生作品多次在省、市级展览中入选或获奖。 “周末约绘,画遍马龙”一幅一幅作品呈现马龙大繁荣、大团结、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通过活动宣传马龙。坚持每周开展写生活动,有计划地宣传马龙村庄,挖掘乡村少数民族文化,地方产业文化和马龙本地历史文化,形成文艺成果。目前,很多村子经过该团队的宣传,渐渐有人前去观光,拉动了人流量,特别是在文旅产业发展上有很好的宣传效果。比如张安屯的渣子树村,该团队的宣传文案在曲靖M发表后,渣子树村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对推动乡村旅游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在活动的开展中,先后吸引了上海、广州、厦门、重庆、昭通、罗平、富源等地的画家来马龙写生,其中原厦门大学的魏启聪老师在全国美展中获过金奖,广州的廖定标老师是全国水彩界比较有名的画家。很多名家和老师的到来,不仅让本地艺术爱好者有了更好的学习机会,也对马龙对外宣传提供了机会。积累一批文学和艺术作品。该团队每次活动后,都会配一篇散文,发表在曲靖M和“珠江源水彩画院”公众号。目前,完成的散文已经有六十余篇,八万余字;积累的美术作品已近千幅。成员的作品多次在《曲靖日报》《掌上曲靖》《曲靖M》,全国性水彩专业公众号《水彩写生》《功夫水彩》《水彩研究》《水彩在线》《艺术瞭望》等媒体发表。作品也多次在“西部水彩”“艺高”“八九艺术公社”等全国网络展入选或获奖。该写生团队的作品和团队影响力,在全国水彩界都较大,很多地方已开始模仿该团队,以“约绘”命名并开展写生活动。用画笔留住乡愁。用画笔留住乡愁,渐渐成为了“周末约绘,画遍马龙”团队的共同艺术追求。立足马龙乡村,用画笔记录新时代下马龙的村容村貌,用作品留住乡愁。农村消逝的不仅是老房子和那些带着泥土味的风景,更是一代人童年的回忆,和珍藏在他们心里的美好时光。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让农村生活的人们体会到了更多的便利,也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但原本的老村庄正在慢慢消逝,农村新的面貌正在凸显,这是历史的刻刀在滇东乃至整个中国大地上划下的刻痕。很多他们曾画过的村庄已经拆除了,那些村庄的形象、性格、味道和回忆只能在他们的作品中寻到一点踪迹。他们作品里描绘的乡愁,逐渐成为了这个团队共同的题材。可能未来三年,或者五年后,人们已经很难从乡下的村庄里看出老村原来的样子,甚至连老村的痕迹都难寻觅。那些散发着泥土味道的土坯房会被一栋小洋房踩踏;石头堆砌的围墙会被一条宽敞的马路撞倒;养了土蜂的蜂窝墙会被一排整齐的路灯铲平。数年后,观众看见画作时,那些载满回忆的画面、那面被夕阳染红的老墙、那些随风摇摆的炊烟和晚归的羊群,在色彩和线条间唤起观众对记忆深处的情感,也慰藉那份乡愁。通过活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加强联络协调,通过写生、展览和文艺宣传,有计划地把马龙的各种美食、美景、特产带入更多人的视野,推动马龙相关产业发展。在写生文案的编辑中,注重马龙美食、美景和特产的推介,夏天主要推介旧县的野生菌,秋天推介张安屯的稻田鱼,特别在公众号推送时都配上了马龙美食的照片,还专门撰文介绍张安屯的稻田鱼。每期的宣传除了写生作品外也都配上了马龙的风景,吸引了区外、市外,乃至省外艺术家到马龙写生创作,对马龙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来源:马龙区文联 投稿:中共马龙区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