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爨文化 >>文化 >> 【作品赏读】文学评论丨杨晓敏:让细节精准而有趣味——朱华胜小小说简论
详细内容

【作品赏读】文学评论丨杨晓敏:让细节精准而有趣味——朱华胜小小说简论

时间:2023-11-09 10:00:44     【转载】   来自:文化曲靖--爨网   阅读

cbwj.jpg


1676974956166020.jpg


横幅广告.jpg


横幅2.jpg



lwsc.jpg


tlgg.gif


rs.jpg

媒体整合: 陆良其乐融融广告有限公司

广告招租:138 8746 6711    135 1878 0782

法律顾问:保会阳律师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免费咨询:15108699922

让细节精准而有趣味

——朱华胜小小说简论

杨晓敏

  小小说创作需要文字简约,要让千把字的篇幅富有生活内涵,让故事---结构起伏跌宕有想象力,让细节精准有趣味,让人物形象饱满有质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毕竟还是有一些善于思考的作家,在创作中有着明晰的艺术追求,通过一次次的经验积累,用众多作品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云南曲靖小小说作家朱华胜就是其中一个。

  《老羊倌的年》是一篇生活气息浓郁,洞悉人性幽微的佳作。画面中的护林人和两只羊,一条狗,谱写了山林中甘于寂寞和忠于职守的故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护林人老羊倌把大半生的光阴献给了大山的山水草木,而自己的儿子接班后,在一次与偷砍林木的人狭路相逢,意外丧生,儿媳带着孙女改嫁他村,老羊倌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老羊馆重新走进山里,依然与两只羊一条狗还有家乡的那片山水为伴。

  作者并没有让故事至此结束,而是继续深度挖掘底层民众的生活本真,展现时代的风尚和人性的美好,以一群互相关爱的人,为生活中的缺憾,演奏一曲世间真情之歌。年三十老羊倌回到村里,改嫁的儿媳带着孙女来到身边,从政府到乡亲,送米送肉,众人用关爱营造出来的幸福氛围,温暖着孤单的老羊倌。

  作品写得抒情,情景交融:“山那边还是山,山山相连,这是人赖以生存的山。山脚是溪水,水连着水,这都是咱们祖祖辈辈的命根子啊。山上生长着很多树和花,他闭上眼睛就能数出它们的名:青松、罗汉松、壳松、青梨、刺叶梨、杜鹃、毛栗子等等。他见过的野生动物也不少,有野鸡、松鼠、野兔、麂子、穿山甲、蛇等。飞鸟就更多了,数不过来。”

  作者工于描写,场景的画面感立体而有烟火味:“春节的山村,喜气洋洋,村娃一群群,嬉闹追打。男娃点爆竹,女娃站得远远地,捂住耳朵。红灯笼,红年画,红对联。家家飘出肉香味,伴随袅袅炊烟,在村子上空弥漫,久久不散。”把作品情节呈现得张弛有度,叙述起来从容不迫,是一门节奏控制的艺术,即使在很短的文字表述中,也要深谙此道。《老羊倌的年》似乎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是一种可喜的创作自觉,值得长期坚守。

  顾名思义,《铁石》展现的果然是坚强的人性。主人公铁石幼年即被父母送给了姑妈抚养,因为一次偶然事故瞎了一只眼睛,命运也从此被改写,在周遭嫌弃与嘲讽的目光中长大,性格变得沉郁寡合,自暴自弃,他把这一切因果,化成怨恨记到了父母的头上。好在后来他遇到了真爱小娥,小娥用爱的春风暖流化开了他铁石一般的心肠,让他人性得以复苏,重归正常人的世界。

  作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通过细腻传神的细节刻画,将铁石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饱满生动。譬如文章开头这样描述:“铁石挎着个脸,什么儿,我不配。谁再来认我,就把谁推进水塘。声音很沉,很冷。蛙受到惊吓,扑通一声,跳进水塘,股股浑浊透绿的浆柱随声起落。”主人公垮着的脸,冰冷的语言,受惊的蛙,水塘里泛起的浑浊透绿的浆柱,皆营造出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

  “小娥是孤儿,做媳妇后,家里家外一把好手。丈夫外出打工,在城里找了一个女人,离婚后,小娥领着女儿过。我留意你很久了,你人好。你觉得一只眼睛,低人一等,你若不嫌弃,去我家过年吧,过完年,我去你家干活。”“铁石立在皂角树下,身上的晚霞换成了月光,不知待了多久。小娥来了,靠在他肩上,长长的发丝拂过他的脸,说,再错也是爸妈,明天我们一家都去。”爱情的不期而至,该是一种枯木逢春的感觉。《铁石》虽是一篇读来略显沉重的作品,虽然命运无常,但也让人体味到人性人情之美好。爱比恨多一笔,爱的力量比恨更强大,恨让人心冷如铁石,爱却可以让铁石熔化。小娥这个人物的出现无疑是作品里最明亮的一抹春色。

  我很欣赏朱华胜的一段创作自白,他说: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趣,更没有画面,没有立体的现场感,只有交代,读着读着,就失去了阅读的欲望。写小说时,想象力很重要,你的想象里生活的画面,你就写这个,你就写这个场面,这就是细节。没有这个,就成了交代,最后就写成了故事大纲。

  小说是塑造人物的,人物是故事的主线和核心。《化成一朵雪花人》写一个底层的小人物的复杂人性。林业检查站的临时职员张老憨像天上飘来的一朵雪花,在某一个大雪天“飘”到了小山村,从此成为小山村神秘又亲密的一员:虽说他早已失忆,把过往全忘,但他会在大雪封路时,为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送柴炭取暖,会送早产孕妇去医院,会在雪地里陪孩子玩雪。大年三十,大雪再次堵住了外来务工人员回家的路,张老憨在林业检查站做了三桌饭菜,请全村的老少一起过年。

  作品借助“雪花”这个意象,以雪喻人,也以雪贯穿全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局出人意料:张老憨这位在全村人心目中的大善人大好人,竟然是一名逃犯,他在多年前袭击了撞死他儿子的人。而这个真相的揭露,正是因为他在大年三十的那次大善举,媒体在宣传他的善举时,也同时将他多年前的恶行曝光。

  本篇巧妙的构思,情节波澜起伏,又善于埋伏笔,设铺垫,张老憨在雪地里同儿童玩雪的场景,无疑是他多年前犯罪行凶的一个因由——失忆的张老憨骨子深处的爱子情深与眷恋生活,并未因过失犯罪而天良丧尽人性泯灭。然而主人公像一朵雪花一样飘来,又像一朵雪花一样飘逝,人物命运的不可捉摸,人性美丑的复杂难言,令人感喟。

  《包裏》借助一个邮政包裹,讲述了一段感人的军人故事,塑造了一位英雄的母亲形象。作品中的母亲大柱妈可谓命运多舛:她中年得子,儿子还在幼年即失去丈夫,身体不好,独自一人把儿子养大成人,送子参军又遭儿子牺牲的打击……面对这一重重命运的打击,大柱母亲并没有倒下去。推开门,走出来,她仍然笑对左邻右舍,逢年过节她仍然微笑如常地接收着“儿子”——儿子的战友们从部队寄回来的礼物,并将这些礼物无私地分享给邻居们。

  作品以巧妙的构思吸引读者,以真诚打动人心,努力在构思上做文章,层层铺垫埋伏,亮点在于大柱母亲这个人物形象,她对儿子的深情厚爱都寄于她的坚强与隐忍中。痛失爱子,她不曾呼天抢地,那满脸荡漾的笑意却直戳人的泪点。

  《韭菜花》构成了一对年轻恋人的媒介:快递小哥热心救人,落入美丽的幼儿女教师眼中,女教师别出心裁,安排了一出与快递小哥“千里有缘一线牵”的爱情喜剧。《雪中那抹红》大雪狂舞,雪凌压坏小村线路,一位肺气肿患者因停电无法吸氧危在旦夕,儿媳妇云珍像一团火点燃了白茫茫的雪野,终于为婆婆求来了一台救命的柴油发电机。朱华胜的作品虽然题材很宽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对笔下的人物故事却是有选择有要求,不轻易写那些不熟悉的物事和毫无个性的人物。

  小小说创作也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道阻且长,每一位小小说作家都需在这条路上不断向自我挑战。朱华胜自述平时阅读时,是一种读者与作者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是一种最高级的文学交流方式,如何读,个人体悟是核心,是基本,创作成绩的提升与此密切无比。

  朱华胜是一位实力派作家,已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小小说《铁石》《老羊倌的年》《化成一朵雪花的人》《最老的农民工》《包裹》等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选载。作品入选多种选本、教材辅助材料、高考统测题和获得多种文学奖项。祝愿朱华胜在小小说创作道路上,坚守本心,坚持自我,并能不断取得更大进步。

【作者简介】

  杨晓敏,河南人。当代作家、评论家,曾任《小小说选刊》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清水塘祭》《冬季》《我的喜马拉雅》《当代小小说百家论》《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等。主编有《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小小说金麻雀获奖作家作品集》《中国年度小小说》等百余种达400余卷。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3887466711
13518780782
客户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