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爨文化 >>文化 >> 【文旅融合】富源胜境关:探寻历史印迹 体验独特魅力
详细内容

【文旅融合】富源胜境关:探寻历史印迹 体验独特魅力

时间:2023-11-13 13:06:48     【转载】   来自:中共富源县委宣传部--爨网   阅读

cbwj.jpg


1676974956166020.jpg


横幅广告.jpg


横幅2.jpg



lwsc.jpg


tlgg.gif


rs.jpg

媒体整合: 陆良其乐融融广告有限公司

广告招租:138 8746 6711    135 1878 0782

法律顾问:保会阳律师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免费咨询:15108699922

  在距离富源县城东8公里的滇黔交界处,有一胜境奇观——胜境关,它“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有以“天”为界之奇,还有以“地”为限之异。

  自元、明、清三个朝代以来的数百年间,富源胜境关一直是由黔入滇的重要关隘,被称作“入滇第一关”。如今,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关,主要包括滇南胜境坊、关隘城楼、古驿道、石虬亭、鬻琴碑等诸多历史遗迹,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历史气息与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有心人前来探寻。

  滇南胜境坊,于明景泰年间巡抚洪弼所立,后经数次修葺,留存至今。牌坊正上方的坊匾正面书“滇南胜境”,背面书“固若金汤”,整座牌坊古朴庄重,雕刻精美,无处不在彰显着它的大气磅礴。牌坊中间楹柱前后各有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分别面向滇黔两省,面向黔的一对身覆郁郁青苔,面向滇的一对身披黄土红尘,对探索研究滇黔两省气象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古驿道,从滇南胜境坊起至关隘城楼止(云南段),全长约500米,为云南省省级保护文物。静静地走在古驿道上,隐约看到脚下石板上古时留下的马蹄印,让人情不自禁感怀古道上曾经的车水马龙,大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情怀。

  鬻琴碑和石虬亭,从滇南胜境坊沿古驿道前行不到百米处,在左侧的清风亭内的中央位置,鬻琴碑便立于此地,碑的正面,雕刻着“鬻琴碑”三字,其背面,记载着平彝县(今富源县)第六任知县孙士寅清正廉洁、洁己爱民的为官事迹。石虬亭,则位于右侧,一座优雅古朴的亭子,周围绿树环绕,清幽宜人。亭前一处露出地面的石灰岩,宛如两条虬龙盘卧,栩栩如生,这便是“石虬亭”名字的由来。在这里,可以倾听那优美的民间爱情故事,喝一口石间渗出的泉水,清凉甘甜,带来好事连连。

  关隘城楼,沿着古驿道再东行400余米,便来到了关隘城楼。其始建于清朝咸丰四年,重修于光绪十六年,历经沧桑变幻,城楼多次修缮和加固,但城门依然沿用原拱,拱门上刻有“胜境关”,整座城楼极为雄伟壮观。关隘城楼两旁两山夹峙,一关横锁于古驿道上,这便是胜境关的险要之处,在冷兵器时代,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难怪被称为“滇黔锁钥”了。在这里,城依山雄,山因楼秀,登台远眺,关隘山水,美不胜收。

  富源胜境关,这里不仅是滇黔自然气候的分界线,更是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有力见证。明朝初年大兵进军云南、1936年红二方面军长征入滇、建国之初解放大军援助云南和平起义都曾从这里通过,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盘江源流时曾云游至此,旷杨奇才杨升庵和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都曾在此登临挥毫,电影《大局》亦曾在这里取景拍摄……无一不让人感到惊叹。

  让我们一起走进富源胜境关,探寻其历史印迹,体验这片黄土地上的独特魅力吧!

作者:郭波

来源:富源文旅

投稿:中共富源县委宣传部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3887466711
13518780782
客户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