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爨文化 >>爨文化 >> 南盘江与曲靖、陆良地名及传说考略
详细内容

南盘江与曲靖、陆良地名及传说考略

cbwj.jpg


1676974956166020.jpg


横幅广告.jpg


横幅2.jpg



lwsc.jpg


tlgg.gif


rs.jpg

媒体整合:云南三红水西科技有限公司    

                    陆良其乐融融广告有限公司

广告招租:138 8746 6711    135 1878 0782

法律顾问:保会阳律师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免费咨询:15108699922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普温联系的。宇宙间的每一个事物都同周围事物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着,事物内部各种要素之间也处在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中,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孤立的。”作为表示地理景观标记的地名亦不例外。地处滇东之地的曲靖市和陆良县其南盘江流域就有好多地名诸如曲靖市的沿江(乡)、严家台子(村),陆良县的三岔河(镇)、响水坝(村、水库)等地名的产生就与南盘江有关。作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河流--珠江,其上游南盘江似一条仙女翩舞的彩带由曲靖市马雄山东麓而始,向南蜿蜒飘过曲靖市的炎方、花山、盘江、沾益、西平、珠街、沿江、三宝、越州和陆良县的板桥、三岔河、中枢、大莫古、小百户等14个乡镇之后越过千山万峰奔向南海。千百年来,她既哺育了这里的人民,又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不少灾难。历史上,流经曲靖陆良两坝之南盘江“河流沿岸地势平坦……河道湾曲,水流缓慢淤塞,大部地区河床高于地面……多险摊,排泄不畅……早、涝、洪灾频繁”。据历史记裁,从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起,人们开始治理水患,到1949年,小打小闹了581年,在对其进行长期治理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少记录这些事迹的多姿多彩的地名,并赋予了一些美好的传说。这些地名按其专名和通名等因素可分为带“台子”的地名,带“圩”的地名和其它地名三类。

                                       一、带“台子”的地名

    所谓“台子”,是相对于地形地貌而言的,即指那些相对于周围(或周围之部分)而较高的自然实体。如教室里的讲台,剧院里的舞台,会场里的主席台等人们均习贯称之为“台子”,我们只要想想它们,脑海里就可以大体上产生出带“台子”的地名的自然实体的形象。据不完全统计,曲靖、陆良两地与南盘江有关的带“台子”的地名共50条,这些地名全部以“台子”作为通名,故我们对之约定俗成为“台子”地名。它们主要集中在曲靖市的环城乡(7--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地名条数,下同)、珠街乡(12)、三宝镇(5)、沿江乡(6),陆良县的中枢镇(6),其余分布在曲靖市的城关、盘江、沾益、越州和陆良县的三岔河等5个乡镇,计14条,占此类地名总数的28%。在这些地名中,只有地名水台子(村,因村庄座落于土台之上,夏季周围常被水淹没而名)独具一格没有“姓氏”,其余的49条均以“姓氏+家+台子”的通式出现。如:陆家台子、黄家台子、李家台子、刘家台子、解家台子、康家台子、周家台子……

    “台子”地名的形成主要因南盘江洪涝泛滥,冲刷淤积,使得地面产生了高低不平的地形。人们为了避免洪涝灾害对自己的侵袭,于是选择较高的地方或通过人为的不断垒筑,遂形成了称为“台子”的自然实体,以“台子”为通名的地名也就随之而产生了;随着村庄的建立形成,自然实体名称又逐步成为村落名称。

                                       二、带“圩”的地名

    圩,圩子也。圩子……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据不完全统计,曲靖、陆良两地带“圩”的地名共计42条,主要集中在曲靖市沿江(15)、沾益(7),陆良县三岔河(6)三个乡镇,其余分布在曲靖市环城(5)、珠街(4)、三宝(2),陆良县中枢(1)等4个乡镇。人们为防止南盘江水泛滥而筑堤造圩是这类地名产生的主要原因,它是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遗迹和例证。史载:南盘江“上游经曲、沾、陆三县……水流平原间,萦回纤绕,流速缓急不一……沾、曲二县境内,自前明隆庆以还,先民建筑障水围堤,以御洪水,而便恳种,名之曰圩,大小计一百零八圩”。这就是说,曲靖坝子带“圩”的地名大量出现于明朝,多数来源于这一百零八圩。这类地名根据“圩”在地名词语中的词性可分为通名和专名两种。                      

    l、以“圩”为通名的地名共计38条,占带“圩”的地名总数的98%以上。根据专名的特点可分为四类:①“姓氏十家十圩”结构的地名。如曲靖市的薛家圩、韩家圩、崔家圩……陆良县的郭家圩、朱家圩、黄家圩(村、办事处)、杨家圩。②“姓氏十方位名词(或形容词)十圩”结构的地名。它们是陈家小圩;高头圩:村,因村庄座落于圩埂的上边,且以高姓居之而得名。头,方言俗语,含有“那边”、“上边”、“上面”、“高上”一类之意,如“那头”、“高头”;吕新圩:村,以吕家姓氏围堤造圩而居之得名③因方位处所而名的:东湾圩、后圩。④以吉祥、形象而名的地名。丰登圩:以“五谷丰登”而名之;小坝圩:村,因明朝时石喇落水洞阻塞,在此地造圩打一小坝而得名;长河圩,村,因所筑圩堤较长而名。

    2、以“圩”为专名的地名。这类地名不多,仅有4条,都可归集为因方位处所而得名的地名。现录释于下:圩格格,村,因座落于新圩的弯道处得名。格格,方言俗语,与“旮旯”同意。圩上,村,因村庄座落在南盘江的圩埂上得名。大圩里,村,因昔日在南海江西岸筑圩造田,田之面积较大而得名。圩底下,村,因村庄居于圩下面故名。

                                        三、以其它形式命名的地名

    除上述所谈到的带有“台子”、“圩”的地名外,与南盘江有关的地名还有许多以其它多种形式命名的,我们统称 之为“其它类”(这类地名可根据其通名分为若干类,如河西堡、方家埂、洗店河等地名中的“堡”、“埂”、“河”均可作为通名。但这类地名较复杂,故不详分,现简要录释部分于下:沿江、小河西、大河西、河西、东海屯、大河边、南河口、舟东、河东堡、河西堡、河咀子、洪口子等地名的产生由来以各自所处南盘江流域的不同位置有关;马长湖(原名马场湖)、中涎泽、上海子(亦称陆良湖)、大村海、旧州海、茶花海、楼子海、丘雄海子等地名中的“湖”、“海”、“海子”之由来均与南盘江洪水泛滥,积洼成海或成湖有关;沙埂、方家埂、大坝等带有“埂”、“坝”等通名的地名同带有“圩”的地名一样,是人们在治理南盘江过程中留下的地名,埂、坝是人们为防止水流侵入而修筑建造的人工建筑物体;摆扬河为形象化地名,因村居南盘江之岸,岸多杨树,常摆动而得名;洗马河则反应了人们在南盘江流域进行活动的状况之一;三岔河说明南盘江之水由众多小溪汇集而成;小河则因与南盘江相比较而得之;盘江、新盘均取之于南盘江之“盘”;海界因村北近中延泽边,云南方言习惯称“泽”为“海”,海界意为陆地与海的分界之地,即位于海边的村庄。这条地名反映了当时中延泽的范围。此外,还有不少与南盘江有关的地名。例如建国以后,人们在治理南盘江的过程中采取“上蓄、中疏、下泄、内排”等措施,兴修了不少水库:独木、花山、潇湘、白浪、西河等,这些水库的名称亦应该划入与南盘江有关的地名这一范畴;千百年来,,人们为了两岸交往的方便或其他目的而使之“天堑变通途”,在南盘江上兴建了不少桥梁水闸,这些人工建筑物的名称同样应该划入之,此类地名较为复杂,故弗赘言。

                                       四、与南盘江有关的两个地名的传说。

    前面我们分别讲述了与南盘江有关的不少地名。此外,曲靖市的麒麟山和陆良县的千佛塔(建筑类地名)两条地名的由来亦与南盘江有关。

    麒麟山位于曲靖市城关镇西北办事处驻地西南,海拔1905米,山体呈圆形。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曲靖坝子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可是有一年,此地先旱后捞,原来滴水未有的坝子变成了一片汪洋……正当人们处于欲生不能之时,一个美丽的姑娘怀抱玉瓶,身骑一匹麒麟自天而降,落在一座山岗上,只见麒麟姑娘左手轻轻举起玉瓶,右手自水而瓶频频而招,顷刻间,洪水尽入瓶中,曲靖坝子又重新露了出来。人们为了怀念和纪念她,就将她降临的那座山叫做麒麟山。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麒麟山之名派生出麒麟桥地名。1982年,以麒麟地名传说为载体的大型雕塑“麒麟仙女”落成以后,以“麒麟”二字命名的各类地名接踵而来:麒麟城(曲靖市的美称)、麒麟(东南西北)路、麒麟宾馆、麒麟饭店、麒麟书屋……

    千佛塔又名大觉寺塔,金鸡塔,古名诸佛宝塔。始建于元朝,重修于明万历年间。相传,古时候陆良坝子常遭水灾,系鳌鱼兴风作浪所致,当地人便建塔镇之。又恐单以塔镇失误,特别于塔顶置金鸡以监,如鳌鱼蠢动,金鸡即啄其眼睛,使鳌鱼永不得翻身,水患自息。

    神话传说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产生上述两条地名传说的客观基础和客观原型即是古代曲靖、陆良两个坝子经常发生天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据载:“五百多年前,石喇村(今沿江乡石喇村)有一落水洞,每年夏季南盘江涨水时,洪水大部份落此洞,流入地下河,因而曲靖坝区无洪涝之灾……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69年)三月初地震时,山崩地陷,将洞阻塞。从此,曲靖坝区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田禾淹没,以后累经开挖,没有成功。”而陆良坝子则因南盘江“河道弯曲,坡降平缓,河床高于地面……西桥以下河段呈峡谷长达五公里”,“河床呈石坎,阻碍洪水畅泻……造成洪涝灾害。”简单的说,造成曲靖、陆良两个坝子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南盘江大量沙泥俱下,河道逐年淤塞所致。麒麟山和千佛塔两条地名的传说只是反映了人民渴望治理南盘江的愿望。新中国建立后,南盘江才得到真正的根治,千百年来的愿望方得以实现。如今,曲靖、陆良两个坝子稻菽千重浪。人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另外,从千佛塔的建造年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结论: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以后,由于石喇落水洞的淤塞,南盘江泛滥致使曲靖坝子产生了大量带“圩”的地名。但是,带“圩”的地名绝非在此时才产生出现,至少在元代就出现了。

   [此文曾分别发表于《四川地名》1992年第一期等刊物]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3887466711
13518780782
客户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